應用OSI Model於網路故障排除
- OSI 協定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)真正的七層架構並沒有提供一個實作的方法,而是描述一個相當完整的概念,協調各種網路的軟硬體廠商功能發展時的標準。
- TCP/IP協定也是簡化OSI七層架構所發展出來的。
- 此次文章的目的:利用OSI架構的思考模式,應用在網路故障排除方法。
※實務上Layer1 ~ Layer2會打包成「一個」鏈結層,因此故障排除時可以一起來看。 Layer 1 實體層Physical Layer:在物理線材上傳遞0&1的訊號,常見的設備包含網路線、網路卡、Hub。 Layer 2 資料鏈結層Data-Link Layer:將第一層的數位訊號封裝成Frame,這個Frame裡面包含了MAC(Media Access Control)位址。常見的設備如Layer2 Switch,包含一個table紀錄著每台電腦的MAC位址。
|
Layer 3 網路層Network Layer:利用IP(Internet Protocol)為通訊協定,將IP位址加入frame內成為封包(packet),封包內包含來源及目的地的IP位址以利傳輸。常見的設備如router。
|
Layer 4
|
※實務上Layer5 ~ Layer7會打包成「一個」應用層,因此故障排除時可以一起來看。 Layer 5 會談層Session Layer:在這個層級當中主要定義了兩個位址之間的連線通道之連接與掛斷,此外,亦可建立應用程式之對談、 提供其他加強型服務如網路管理、簽到簽退、對談之控制等等。如果說傳送層是在判斷資料封包是否可以正確的到達目標, 那麼會談層則是在確定網路服務建立連線的確認。 Layer 6 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:將來自local端應用程式的資料格式轉換(或者是重新編碼)成為網路的標準格式, 然後再交給底下傳送層等的協定來進行處理。所以,在這個層級上面主要定義的是網路服務(或程式)之間的資料格式的轉換, 包括資料的加解密也是在這個分層上面處理。 Layer 7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:應用層本身並不屬於應用程式所有,而是在定義應用程式如何進入此層的溝通介面,以將資料接收或傳送給應用程式,最終展示給使用者。
|
※參考資料:
- 鳥哥的Linux私房菜-第二章網路基礎概念
http://linux.vbird.org/linux_server/0110network_basic.php#whatisnetwork_osi - iT邦幫忙-什麼是OSI的7層架構?和常聽到的Layer 7有關?
http://ithelp.ithome.com.tw/question/10000021 - 小網管筆記-Hub(集線器)、Bridge(橋接器)、Switch(交換器)與Router(路由器)
http://giboss.pixnet.net/blog/post/26798642
留言與評論
本篇文章的留言功能已關閉!